鼓勵清除蔓澤蘭 南投林管每公斤五元收購

  • 2010-08-23
  • 新聞速報
  • 【中廣新聞/李河錫】

    小花蔓澤蘭,因繁殖快又沒有天敵,已成為山區林地與果園的綠色殺手,南投林管處為鼓勵民眾投入清除蔓澤蘭、搶救山林生態行列,特別試辦收購蔓澤蘭計畫,今年提高收購金額為每公斤五元,希望藉由全民參與,降低蔓澤蘭對生態與農林產業的危害。

    俗稱「綠色之癌」的小花蔓澤蘭,名列外來惡質入侵物種的榜首,每年約有上百公頃林木、廢棄果園遭其為害導致枯萎或死亡,已嚴重危及林相與水 土保持﹔林務局南投林管處作業科長藍其安表示,蔓澤蘭從每年十月份起開花結實散布,每平方公尺約可產生十七萬顆種子,隨風飄遠,繁殖力超強,加上幾乎沒有 天敵,才會嚴重危害全台各地中低海拔山林。

    為強化清除蔓澤蘭的誘因,從去年度開始試辦收購蔓澤蘭計畫,以每公斤三塊錢、共收購約十六公噸,成效差強人意,因不少民眾反映收購價格太 低,不符合辛苦上山清除的成本,今年度為鼓勵更多民眾投入清除蔓澤蘭,特別提高收購金額為每公斤五元,呼籲全民與社區協會加入清除蔓澤蘭、搶救果園與山林 生態的行列。

    南投林管處為了方便民眾繳交清除的蔓澤蘭,特別在遭受危害嚴重區域的南投縣境內埔里、魚池、水里、草屯﹔彰化縣境內的田中以及雲林縣的林內等鄉鎮,設置收購站,從九月份開始到十月底為止,為期兩個月,預計收購總量為一百公噸(額滿不再收購)。

    「詳情請上南投林區管理處網站查詢(http://nantou.forest.gov.tw/)」或逕洽南投林區管理處各工作站。

外來入侵植物小花蔓澤蘭危害台灣生態,8、9月是小花蔓澤蘭開花前,最好防治時機,苗栗縣政府對小花蔓澤蘭宣戰,今年收購小花蔓澤蘭,從去年的每公斤3元加碼到5元,民眾除蔓賺錢,又可以捍衛生態。

苗栗小花蔓澤蘭將從下個月到10月31日,在各個鄉鎮市公所收購,全縣希望達到100公噸的目標,本月28日、29日分別在造橋及公館鄉舉辦宣導會,歡迎民眾報名參加,洽詢電話:(037)559788。

一種蔓藤植物,遇到溼熱氣候,尤其是多雨的季節,其滋生的速度就像吞了過量的生長激素,一天可以伸長十公分左右,那麼,預估幾天後,這種植物就會擴展成如平均身高二十五公尺的阿里山神木群一樣高聳?神木累積數十年甚至百年才能有此高度,此物種卻只需花費大約八個月的速度。

長得快只是這種植物的特質之一,真正讓人過目難忘的,還是此類蔓藤從土壤地表開始誘發,先是一株,接著再一株,無數株的藤蔓沿著大樹底部開始向上攀 爬,纏著樹幹,爬過枝條,直抵樹頭,形成「一團綠」包住樹木的奇景,使大樹失去與陽光接觸的空間,進而無法行使光合作用,形同以勒斃手法,讓林木不敵藤蔓 入侵,終以枯萎凋敝作結。

如此生命力旺盛,對林相具有強烈殺傷力的植物,真實地在台灣出沒,人們喚它:小花蔓澤蘭(Mikania micrantha)。名字聽來窈窕,小花蔓澤蘭卻改變了綠色植物理應生養大地的定義,從屏東到苗栗,從台東到宜蘭,在災害嚴重的中、南部,它的身影出沒 在廢耕地、山坡地,展開不動聲色、與其他植物爭奪地盤的廝殺行動。

嚴格說來,小花蔓澤蘭是經由人為傳播而來的「外來入侵種」雜草,而且名列台灣十大外來入侵種之一。這類雜草來自中南美洲,至於究竟是什麼人,何種原 因,帶著她飄洋過海從原生地來到台灣,至今眾說紛紜。一說是隨著南美洲進口的農業機具侵入島嶼;一說是看好其草藥藥性,而以草藥名義引進台灣;有人言之鑿 鑿說是看準其生長快速又濃綠,具有覆蓋裸露地的綠化效果而刻意引進;有人則堅信是鳥類從同是蔓藤災區的東亞傳播而來。

落腳台灣後,小花蔓澤蘭慣居在海拔一千公尺以下,中、低海拔的山野處、廢耕地或乏人管理的果園與檳榔園。就以此藤類的身心狀況來說,趨光性的特質,加上具備無性生殖能力,而種子輕薄,易隨風飄,根莖的節與節之間還能長出「不定根」。

這樣的體質背景,驅動小花蔓澤蘭發展出一套「勒斃致死法」,將周邊林相殘害得體無完膚,其攻擊模式更清晰可辨:接近大樹、攀爬植物、悶死樹林。誰能料到,在南美洲的雜草,竟在台灣反客為主成為強勢植物,理應是遠來的嬌客,反倒成了氣焰囂張的驕客。

「你看,這葉子的形狀像不像一顆愛心!」在美崙山的登山路徑旁,任教於花蓮農業職業學校森林科的陳麗卿老師將我拉到一旁,拿起一條從右側陡坡竄延到 溝渠旁的藤蔓,熱心協助我如何辨識小花蔓澤蘭。約在三年前,她在美崙山健行時,原本應是七里香在熟悉的轉角出現,當時卻「只聞七里香」,反倒是小花蔓澤蘭 盡入眼簾。

心型的葉狀與冷峻的作為形成強烈對比。抬頭一望,小花蔓澤蘭正纏繞著一棵樹木的基底和粗圓的樹幹,蛇行直至冠頂處,只剩乾枯的枝條飄零在風中。

衝擊生物多樣性

對演化論者來說,生物界弱肉強食是不變的自然定律,即使是粗直的樹木窒息在柔軟的藤蔓手下,最好也能任其自由發展。但對生態學家而言,必須抑制小花蔓澤蘭的猖狂,否則,台灣的植物林相,將從異質走向均質,從多樣性走向單一性。

而最深的擔憂就是:樹林種類一旦單一化,原本適處適所的生物群像也因棲地改變,導致生物多樣性降低。試想,樹木一旦枯萎,緊接著,鳥兒失去築巢的誘因,方圓幾里的樹林同樣淪陷,何處還能成為鳥兒棲地?

同樣的問題也襲向蟲子與各種動物,賴以共存的林地紛紛失去生機,哪兒還能豢養林中生物?更勝者,許多具有潛藏醫療或經濟作用的樹林與生物,恐怕只能淹沒在陣陣「綠潮」中,不見天日。

陳麗卿除了對我解釋這藤類植物如何與樹木爭奪頂上一片天,還憂心著「樹木乾枯將帶來不可預測的水土保持問題」。顯然,她並非杞人憂天,凡是在步道上偶遇其他登山客,她都嘗試以當年賀伯颱風引發的美崙山區局部的土石流,解釋小花蔓澤蘭殺害樹林帶來的危險性。

作為小花蔓澤蘭侵略的「示範地區」之一,美崙山在時空點上有特殊意義,因為此地標示著藤蔓由南台灣朝北,向東台灣蔓延的速度。

根據農委會特有生物保育中心的紀錄,早在一九九○年前,在台灣南部的屏東與高雄一帶,即有小花蔓澤蘭標本的採集紀錄,但當時的地方鄉親將此種花草誤 認為「雜花仔藤」而未多加留意。直至二○○一至二○○三年左右,小花蔓澤蘭危害林相生態系統的災情開始大量披露後,遭「綠色波浪」淹沒的區域,從南台灣往 北擴散,除了朝台東、花蓮前進之外,中部地區各縣市,特別是南投縣境內遭逢九二一地震而裸露的山坡地,也都成為小花蔓澤蘭的入侵地點。

雖然小花蔓澤蘭的分布高度仍有局限,但近來在平地或更高海拔處見到此種植物的可能性也漸增。例如台東縣達仁鄉在二○○七年的「小花蔓澤蘭危害覆蓋面積監測調查」記載,在海拔高度五到一百五十公尺之間,該鄉鎮的覆蓋面積有四十六公頃之多。

幸好,小花蔓澤蘭本身的莖葉對人體無害,因此,土法煉鋼的「人工拔除法」成了主要受害區現行採用的防治方法。

課餘時參與慈濟基金會志工活動的陳麗卿回憶,二○○七年春天,她與花蓮縣政府接洽合作,號召慈濟大學與花東地區慈青社社員前往山區除蔓,利用雙手加上簡單刀剪,他們選擇的就是最原始的人工除蔓法。

—————————————————————————————————
【認識小花蔓澤蘭】

主要產於中南美洲與加勒比海一帶的小花蔓澤蘭,為多年生稍木質藤本植物,屬於一種菊科蔓澤蘭屬的外來入侵種,在華人地區有不同稱呼,如薇甘菊或小花假澤蘭。此外來植物與台灣原產的蔓澤蘭外觀近似,但仍有可供辨識之處。


攀附林木上的藤蔓 ↑ 藤蔓若已攀附在林木上,只需在樹底切斷離地約二十公分內的莖部,並將分離的藤蔓直接留在樹上,任由其枯萎即可,以避免接觸土壤長出不定根,再度萌發。

 

  • 學名:Mikania micrantha Kunth
  • 科名:菊科 Asteraceae

小花蔓澤蘭菊科蔓澤蘭屬Mikania植物全球約有430種,主要分布於熱帶地區。台灣、中國及東南亞原本僅有蔓澤蘭Mikania cordata Burm. f. B. L. Rob. 一種,但在1960年代,小花蔓澤蘭侵入東南亞並在亞洲熱帶地區、大洋洲及澳洲北部擴散。台灣在1990年以前就在屏東及高雄等地有採集記錄,而中研院院 區內雖然常進行刈草,但不幸也遭到該植物的偷偷入侵。現在(十二月)為小花蔓澤蘭開花時期,可見其攀爬樹上、蔓延地上,氣勢有如滔滔的江水綿綿不絕啊!

探究其入侵能力如此之大的原因為:小花蔓澤蘭具 有無性繁殖及有性繁殖力皆強的特色,其莖蔓的每個節皆可長出新芽之外,節間還能長出不定根,再加上生長速度奇快,英文稱之為Mile-a- minute Weed(意為一分鐘可生長一英里的野草)。由於本種喜生長於光照充足的地方,一旦攀上樹木就會覆蓋其上,爭取陽光,致使下方的植物之光合 作用受到阻礙,因而缺少養分,最後導致枯死。如此一來,會造成原生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受到嚴重威脅,因此又有「綠色殺手」之稱,亦被世界自然保育聯盟 IUCN列入全球100種最具危害力之外來入侵物種。

小花蔓澤蘭的辨識特徵為莖細長,匍匐或攀緣;莖中部葉三角狀卵形至卵形,長4-13 cm,寬2-9 cm,基部心形小花蔓澤蘭, 近戟形,先端漸尖,邊緣具齒,基出3-7脈,葉柄長2-8 cm;莖上部的葉漸小,葉柄亦短。頭狀花序多數,常排成複繖房花序狀,頭狀花序長4.5-6 mm,4朵小花均為兩性花。總苞片4枚,長2-4.5 mm。花有香氣;花冠白色,管狀,長3-4 mm。瘦果長1.5-2 mm,黑色,被毛,具5稜,被腺體,冠毛由32-40條刺毛組成,白色,長2-4 mm。

台灣與小花蔓澤蘭相 似的種類為原生的蔓澤蘭,兩者的主要差別在花的特徵,前者花序較繁多而密,顏色為白色 vs. 花序較為鬆散,顏色為乳白色或淡黃色;頭狀花長 4.5-6 mm vs. 6-9 mm,總苞長2-4.5 mm vs. 5-6;瘦果長1.5-2 mm vs. 2-3 mm;冠毛長 2-4 mm vs. 4 mm。此外,在非花期有項特徵可提供辨識:小花蔓澤蘭在較幼嫩之節上會有一對半透明撕裂的突起,而蔓澤蘭則是不規則的耳狀突 起,較厚、有皺褶,表面布柔毛;但這樣子的特徵在較成熟枝條或開花枝上則沒有,若植株生長的環境較惡劣也有可能無法發現此特徵。

在台灣哪裡可以看到呢?

目前小花蔓澤蘭在台灣可謂一發不可收拾,已造成大面積危害,小花蔓澤蘭其中在果園、苗圃、造林地、生態保護區及國家公園等地,小花蔓澤蘭的 防治是有其迫切性。刈草時間以開花期前,以及果未熟時最為有效;如可能的話,挖掘出根頭,防治效果更佳。此外,嚴密的監測更是極為必要,立即發現立即鏟 除,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中研院舊大門外的花圃上、院區內的GMO溫室西側空地,以及通往蔡元培館的路上,先後都有發現小花蔓澤蘭的蹤跡,也在經 過通報之後,陸續進行刈除工作。各位看倌,當您在野外看到小花蔓澤蘭時,也請您見義勇為,通知管轄單位儘早處理,讓我們一起對抗這可怕的外來殺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s12511251 的頭像
    ss12511251

    PDF幻想空間

    ss125112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